第66講:TNVR取代十二夜



文 / 儲昭珍

播放「12夜」的電影廳裡,儘管伸手不見五指,大家都能明顯聽到抽衛生紙、擤鼻涕的聲音此起彼落。許多人從來沒去過流浪動物收容所,也沒養過寵物,卻因為看了「12夜」,發現安樂死病不安樂。除了安樂死,我們還有什麼解決方式?TNVR與TNR又有什麼不同?有話網講請到寵物友善協會的執行長路易斯和寵物大使飛飛和我們一起聊聊。


在狂犬病(Rabies)爆發的7-9月,雖然沒有犬貓受感染,卻由上到下產生一系列的「動物恐慌期」,包含地方政府發起流浪狗換白米、停止認養、加強捕捉,米格魯動物實驗產生爭議,飼主棄養寵物等等,彷彿除了捕捉、撲殺,政府無法做出更有效的流浪動物防疫措施。

根據關懷生命協會的統計資料,7-9月公立收容所收容數達32085,總死亡數達19403,不管是安樂死率或死亡率都有攀升這也表示,被抓進收容所的犬貓,幾乎不會在活著走出來。然而,真正有行為問題的流浪動物因為不易捕捉,多數被抓的幾乎都是親人、無(低)攻擊性的犬貓,甚至是幼犬幼貓,無奈的是,牠們卻成了市容清潔與防疫下的犧牲品。

面對棄養和防疫問題,路易斯談到,根據多年來的數據和經驗,安樂死似乎無法有效控制流浪動物數量,而為了加強狂犬病防疫,協會正在推行「TNVR」,也就是T(捕捉)N(節育)V(防疫)R(放養)。在準備要TNR的貓狗身上,多注射一劑疫苗,讓放養回去的貓狗具備抗體,而藉由流浪貓狗的地盤性,幫助人類社會築起一道防護牆,達成人類與流浪動物共存共助的雙贏局面。

其實,傳統TNR在台灣行之有年,也被國外證實,若某區域的流浪動物TNR達70%以上,長期下來將能有效控制流浪動物數量。路易斯說,過去政府只想撲殺,近年來,因為TNR效果出現,加上動保團體的努力,台北、台南等地方政策開始轉向,未來有機會以TNR逐步取代安樂死。他也強調,多加了防疫的TNVR,是解決流浪動物問題一次到位的最佳方案。

除了協助TNVR,路易斯和寵物友善協會一直都在推廣「寵物友善運動」,說服計程車、民宿和餐廳業者加入,讓養寵物的人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協會也舉辦課程教育飼主,培養良好的飼養習慣,讓社會大眾更加包容寵物、流浪動物的存在。

有趣的是,路易斯坦言,其實他小時候很怕狗,甚至因為回家路上有狗,還出動父親相救,但自從養了寵物之後,他在狗狗身上學會很多,「牠們不需要出國旅遊、不用吃豪華大餐,牠們只要看到主人回來就很快樂」從此之後,他成為對寵物充滿愛的人,也體悟到生命要學習知足常樂。因為自家寵物狗嘟嘟的病,路易斯還成立寵物捐血資料庫,想讓每個寵物都有更好的醫療機會。